2009年3月1日

我們甚至失去了正義

與Casey飯後閒聊,一個話起,說到了關於人與他人,以及不同社會的文化樣貌。

當中有幾則小故事,不禁要想,無論是對自己或對他人,我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間,忘了維護權益與公理,甚至失去了正義。

其一》上海,的士(taxi)二手煙 :

途經上海,在市區落腳一晚。出了地鐵站,打算〝打的〞(叫計程車)回附近下榻的旅館。

攔了車,一坐進車裡,便聞到了一股濃濃的烟味,本以為是前一位乘客在車內抽烟所留下,沒想道車子出發後,這味道不散,還直撲鼻而來,讓我感到呼吸困難。

一看,是司機先生,他一手擱在駕駛座大開著的窗口上,手指間就帶著一支煙。

我心想,大熱天的,車子裡開窗不開空調也可以,但這不代表「空氣流通」,就可以大咧咧的抽起烟來。

更何況,這位還是工作中的司機先生啊!乘客所享受的服務應該不包括二手烟吧!

我皺起眉頭不想再忍受,猶豫著下一步該怎麼做時,正巧看見我座位前方,就是司機座的椅背上,貼了一張寫著「綠色奧運、無烟的士」(當時北京奧運剛落幕不久)的貼紙,上頭有個大大的禁烟標示。

這下清清楚楚,證據確鑿,不怕遇上惡人了。

於是,我特意拉起嗓門、捲舌又調高音,大著聲向前座的司機先生說:「師傅,您,能不抽烟嗎?謝謝。」

我話一說完,司機先生彷彿大夢初醒般,連忙回說:「哦,好的好的,沒關係、沒關係!」,就把烟熄了。

我猜想他說的「沒關係」是指「不要緊」的意思,但這邏輯聽來怪怪的,不過至少有了善意的回應。

又或許是一時不好意思,車裡安靜了一會兒,司機先生便主動開個話題與我們聊起天來了。

不曉得這位司機先生是不是經常在工作中抽烟,又或者每個遇上的乘客,都會請他不要抽烟。

這僅僅是服務者與被服務者間的互相尊重罷了。北京辦完奧運,上海要辦世博,向世界張開雙手的中國,說到,也要做到。

而我至少說到也做到了,伸張自己不受烟害的正義。

其二》新加坡,關於地鐵讓坐 :

新加坡的地鐵運輸相當便利,是本地居民十分依賴且重要的交通工具。

男女老幼都會搭乘的地鐵,在平常日裡十分繁忙,在例假日的某些時段也不例外,因此車廂內常顯得擁擠,在某些站上車的乘客多是無位可坐,有時連站立的空間都十分有限。

去年,新加坡的報紙輿論上報導了在地鐵上乘客的惡行惡狀,特別是「不讓座」的批評。

有些投書的讀者甚至說,氣憤的想上前把佔著博愛座(一小排約10個座位中會有2個博愛座,上頭還有圖文並茂的標示提醒) 的年輕人給拉起來。


批評者對於在地鐵上不讓座的惡行十分憤怒。

在我的觀察,的確有許多人是刻意忽視他人的需要,不論是閉起眼睛、低頭看書、傳簡訊,硬是不讓座。

一些行動不便的乘客,特別是老人家或是抱著孩子的乘客,只好在車體的搖晃中撐著站到目的地,相當辛苦。

當然,也有很好的例子,是我自己的親身感受。

記得懷孕五個月時,為完成最後幾週的英文課,我得每天一早七點跟著上班的人潮一起,搭上地鐵到市區。

我挺著大肚上了地鐵,每每都會有人立即起身讓座,讓我感激在心,心想:這真是個文明有禮的社會啊!只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,我是個幸運的有位可座的孕婦。

之後我告訴Casey,我在地鐵上所受的「禮遇」,也提醒他,無論上下班有多累(他通常需搭上約40分鐘的地鐵),要將心比心讓座給需要的人。

就在不久前,Casey跟我說起他上班途中,讓座給一位老太太,老太太坐了幾站,在下車前,拿出了2顆「柑」(橘子) 要送給Casey。

一個堅持要給,一個不好意思拿,當時在擁擠的地鐵裡好不尷尬啊!

地鐵上的讓座問題,見微知著,顯示了一個社會距離真正文明的遠近;我們需要的是體貼他人、愛護弱小的正義。

(關於本文,有興趣的朋友可繼續閱讀這篇新加坡網友寫的文章)

其三》芬蘭,早到者的停車場:

Casey有位前同事W小姐。這是W小姐到芬蘭出差時所發生,在她回到新加坡後逢人便提起,令她難忘的一件事。

W小姐到Nokia的總部洽商,Nokia 公司派了一位N先生接送交通

當天N先生駕車載W小姐
來到公司,到達時是清晨七點多鐘,離上班時間還早,大部份的公司人員都還沒到。

公司偌大的停車場裡空無一車,N先生卻將車子駛進最裡頭的停車位,遠遠的,停了車後得走上一段路才能走到出口。

當時是下著雪,寒冷的二月天。

W小姐疑惑的問起N先生:停車場裡有那麼多位置,怎麼停得這麼遠,這不是還要花時間走路嗎

N先生回答說:「因為我們早到,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地走進公司,而那些趕不及上班、快要遲到的同事,比較需要靠近出口的停車位;先到的人停到後面,這樣晚到的人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停好車進公司,不會趕得匆忙而遲到了。」

W小姐事後形容,當時她一聽N先生這番話,就像是天空中劃出了一道光芒,讓心裡頓時亮了起來。

她說,自己活了三十多年,受了高等教育,走過世界各地,生活在繁榮進步的社會,竟是被這一番簡單的話語說得既感動也慚愧。

N先生又說,公司裡的,或者該說是芬蘭社會裡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會這樣做,是一點兒都不特別的事情。

聽完W小姐的故事,我也是感到汗顏的,原來我們以為自己做得還不錯,其實還不夠... ...。

當世界紛亂,當生活困乏卻無法只以金錢來救贖的時候,我們更需要拋卻私心與冷漠。

需要與人友善、互相給予,需要有溫柔的正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