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有機會跟好友Letitia聯絡上,很多時候她會打國際電話找我,然後我再用免費的網路電話與她熱線。
Letitia的女兒──小芮,跟小魚只相差二週出生,我們又同樣是全職帶孩子的母親,於是自懷孕階段到現在,我倆一直是聊育兒經的好伙伴。
小芮不是家族裡的第一個孩子,因此長輩們有了帶其他孫兒的經驗後,總是會無意中將對小芮的關心變成了在孩子們間做比較。
例如:小芮怎麼還不會叫阿公阿媽?之前玲玲很早就會說了!
又如:小芮怎麼還這麼瘦,是不是不夠營養?看那玲玲長得肉肉的,多健康啊!玲玲的弟弟才幾個月大,就要8公斤了呢!
這些看似關心的言語給了Letitia不小的壓力,常讓她無言以對,心裡也有所不平:明明把孩子照顧得活潑可愛,各項發展也都很好,這三言二語一比較,完全不顧媽媽的辛苦和感受!
這些苦水,Letitia常在熱線中向我傾吐。
以我的想法,多一公斤或少一公斤,早說話或晚說話,先爬或慢爬,只要小兒科醫生評估沒問題,就是沒問題!
我勸Letitia不要太在意長輩們的話語,要對自己、小芮和醫生有信心,別陷入比較和擔心孩子趕不上的迷思裡。
雖然第一次當媽媽的我,很多經驗也是第一次,沒比Letitia懂得多少,但我還是喜歡以「自然就好」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成長。
只要孩子的作息和飲食正常、健康, 該有的生理或行為發展,時間一到就會自然而然。
在小魚的生活照顧上,我的自然主義一向行之有效,即使現在的她比起同齡的孩子稍嫌瘦小了一點(也是長輩們給我的提醒),也從不擔心她哪裡會有問題。
可是,最近的我也開始不自然了起來。
自從發現小魚〝不愛走路〞這件事,我的不自然就越來越強烈;以前那些勸說Letitia的話語,現在自己聽來也好似不管用了。
小魚不久前開心的踏出第一步之後,接著下來幾乎沒有任何進展。在走路時,一旦放開原本牽著她的手,她就站在原地不動,然後不高興地哭鬧起來。
從觀察中發現,只要小魚感覺身體有所依靠,或只是輕牽著她的小手,她便能靠自身的力量及平衡感走得很好。
她欠缺的是沒有想要〝獨力行走〞的欲望。
凡是能靠著、扶著走,或是四肢並用的爬行,就能達到她生活中需要的移動;是不是以雙腿來行走,似乎不太重要。
再者,練習從四肢變成二肢來〝走路〞,除了要努力保持身體的平衡,並要用雙腿、足掌部位的力量來支撐9公斤的體重,還得面對可能跌倒的恐懼...。
可以想像,在小魚的認知上,〝走路〞的確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。
可是,孩子怎能不走路呢?雖說爬久一點對腦部發展好,但總不能一直爬下去?而同齡14個月大的孩子應該是能走得很好了...;因此,我也陷入了擔心孩子成長落後的迷思裡。
Casey也注意到這件事。我們商量後決定,既然無法自然,那就得幫小魚〝助長〞一下;從鼓勵她走路,變成〝強迫〞她走路。
說做就做,訓練開始!誰教天下父母心哪!
>>想知道更多關於小魚,請看→小魚說故事
2 則留言:
如果您的寶貝只有一歲二個月~
的確不需要太強求走的多好~
慢慢的一步一步來~
也許她是個怕跌倒受傷的謹慎孩子~
多引導她~走路的好處~
過一陣子她就會走的很棒的~
別給她和自己太大壓力囉~
謝謝Angela的建議,這幾天小魚自己發現走路的樂趣,已經變得喜歡走路了。
張貼留言